連日來,人民幣漲勢迅猛。5月27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破6.38,報6.3758。與此同時,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升破6.36關口。在岸、離岸人民幣匯率均創下近三年新高,人民幣正式進入6.3時代。
記者統計,自今年4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持續升值超2%。遙望去年5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還在7.1元時代,如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進入6.3元時代。如果換匯1萬美元,可以省下7194元人民幣。
人民幣是否已經迎來新一輪升值期?人民幣匯率創新高是不是外資凈流入創下天量的推動力?如何正確把握當前監管的政策風向?記者采訪專家解讀了幾個關鍵問題。
人民幣為啥又刷刷地漲?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勢已經創下三年來新高。是什么原因推動人民幣的強勁上漲?市場分析諸多。
首先是人民幣強,系美元走弱。因為匯率是由兩種貨幣的相對價格決定的。
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王丹對記者表示,3月后,美元指數走強,因為其1.9萬億美元的財政刺激規模超出了原先的市場預期,同時美國的經濟復蘇和疫苗接種進度好于歐洲。但最近美國的高通脹數字引發市場擔憂,使得美元有短暫走弱。
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甚至發現,匯率波動與疫苗接種情況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反映的是疫情發展對經濟體經濟修復動能的預期差異。
“今年以來,美元指數走勢與美歐疫苗接種速度差關聯度較高。”張瑜表示,一季度由于歐洲疫苗接種持續不及預期,美國經濟修復快于歐洲,美元指數同步走高,而4月以來,歐洲疫苗接種明顯提速后,也帶來了美元指數走勢偏弱。根據定價機制,人民幣自然升值。
除了美元走弱,分析普遍認為,人民幣升值與我國經濟的景氣度提升有關。
粵開證券研究院負責人康崇利認為,除了美元走弱以外,中國對外貿易的高景氣度、經濟修復和自身綜合實力發展使得國內資產吸引力提升,提高人民幣需求,也推動人民幣幣值提升。同時,中國產能繼續恢復,今年對美出口有望繼續保持高景氣,貿易順差為人民幣升值提供動力。
持續升值能否對抗輸入性通脹?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迎來了一波上漲行情,有效應對輸入性通脹成為相關部門工作之一。市場有呼聲建議人民幣適當升值,抵御輸入性效應。
那么這種方式是否可行呢?康崇利認為,目前,我國進口金額的增長主要來自海外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后續若人民幣繼續升值,預計大宗商品的單價增勢會減緩,甚至出現下降,進而減弱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導致的輸入性通脹以及我國進口企業面臨的成本壓力。
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認為,這種方式并不可取。劉向東表示,人民幣升值反映了當前經濟發展的基本面,對于大型開放經濟體來說,人民幣升值雖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抵消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壓力,但同時對外貿出口形成壓力,而且單邊的人民幣升值還會帶來更多的投機行為和資產價格泡沫,進而引發風險。因此,引導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和在合理均衡水平的基本穩定,能形成穩定的市場預期,給內外企業提供穩定的內外環境,降低匯率波動風險對利潤的侵蝕。
人民幣匯率政策“轉向”了?
近段時間多位央行管理人員接連就匯率問題表態,“建議增強匯率彈性 人民幣適當升值”“人民幣中長期將升值”等新聞被網絡放大,引發市場對匯率政策“轉向”的猜測。
這些表述是否意味著央行在匯率問題上開始放松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
在張瑜看來,上述觀點并不完全代表央行態度。“它強調的是對未來人民幣國際化與匯率形成機制的開放性思考,如果僅關注到‘人民幣中長期將升值’,顯然是斷章取義的。”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上述表態可能是為更大幅度的金融開放做“鋪墊”。王丹持這一觀點,其認為,開放資本賬戶的前提是允許更大規模的人民幣浮動,目前資本流入中國的動能較強,是擴大開放較好的窗口期。另外,由于貨幣政策要兼顧國內經濟和匯率穩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貨幣政策的使用范圍,“如果央行能夠放棄匯率目標,國內貨幣政策的空間會更大”。
有意思的是,在市場的一片喧囂和猜測中,央行網站于上周日緊急“上新”了一條“答記者問”——由副行長劉國強為近期熱度很高的人民幣匯率問題“定調”。
副行長“一錘定音”,到底釋放了哪些政策信號呢?
在張瑜看來是央行針對近期市場中眾多匯率解讀的“糾偏”,她從四方面解讀了劉國強表態的意圖:1.目前匯率形成機制是合理有效的,未來也將繼續沿用;2.央行不會放棄匯率目標,仍將保持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3.央行對人民幣匯率的中長期走向沒有預設方向,不存在中長期升值的政策意圖;4.更關注匯率對中國自身的影響,尚無將人民幣匯率作為其他國家貨幣匯率定價錨的意愿。
一言以蔽之,張瑜將央行對匯率的態度總結為:“不預設點位,交由市場決定,按照機制自主定價,彈性加大,存在過度交易慣性的時候會做適度預期指引。”
人民幣會一直漲嗎?
準確理解政策信號很重要,但人民幣會不會一直漲,才是大家最關注的話題。綜合看,目前市場分析普遍認為,美聯儲在強勁經濟和通脹數據壓力下縮小資產購買力度的預期將對美元構成支撐,美元難以出現持續的單邊下跌或上漲,人民幣匯率將繼續呈現雙向波動特征。
中金宏觀發布最新報告指出,隨著中國外匯市場自主平衡,市場供求和國際金融市場變化對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影響愈發明顯,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跟隨美元指數進行雙向波動,可能是未來一段時間的主旋律。
但隨著全球復蘇深化,外生產能力的恢復和進口價格的上升,預計經常賬戶順差會低于2020年,增長動能可能有所放緩,復蘇不完善不均衡的結構性問題可能會有所發酵,經濟或面臨調整壓力。人民幣進一步升值的空間可能有限,需警惕一定程度的回調風險,但判斷人民幣匯率下行壓力也不會很大。
張瑜認為,判斷人民幣是否升值應該從短、中、長起來看。短期來說(周度與月度),人民幣匯率的準確研判幾乎不可能的,就是自由波動,由內外盤定價機制決定。中期來說(一年維度),匯率波動貶值的概率更高。隨著美國經濟仍有上行空間,加之美國有削減資產購買規模的可能性,美元一年內有一波反彈的概率依然較高,那么匯率波動貶值的概率更高,押注人民幣升值要慎重。而從長期來說(三到五年維度),美元進入偏弱周期的概率更高。疫情中,我國應對最佳且貨幣財政空間的使用最為謹慎,美國透支比較嚴重,美元信用中長期進入弱周期,人民幣有強勢穩定的基礎。
企業如何應對?
當然,由于人民幣升值,對于老百姓來說,出國旅游、留學、購物的換匯成本降低,也會更劃算。但對于企業來說,人民幣升值,則有人歡喜有人愁。
喜的是進口企業。人民幣走強,對于進口企業是利好。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人民幣匯率升值,會降低進口企業的采購成本,增加盈利。尤其是在當下,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大幅上漲,一些品種價格連創新高,企業原材料進口成本增加,因此,人民幣升值也會減輕大宗商品價格大漲帶來的壓力。
而愁的則是出口企業。廣東麥斯卡體育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皮漢水告訴記者,人民幣升值會增加產品出口成本,影響產品在國外市場競爭力。目前隨著國外疫情不斷好轉,外貿業務會有更多機會,但人民幣升值會短期壓縮增長的空間。
此外,部分公司積極通過金融產品來化解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聯盛達副總經理王欣告訴記者,從接單到回款,時間跨度往往是4-5個月,匯率波動帶來的損失都是由企業自己承擔。為此該公司正跟銀行談“鎖匯”,并評估后續匯率波動,希望盡量減少損失。
確實,匯率升值最大的負面效應就是可能沖擊出口競爭力。不過張瑜認為,全球供給恢復仍在路上,中國出口仍保持較強競爭力,議價能力充分,從去年下半年至今的人民幣強勢都未造成出口競爭力的顯著損害,這一點從我國出口占全球24個主要經濟體的份額始終維持高位也可得到證明。
權威定調
人民銀行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一制度在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都是適合中國的匯率制度安排。人民銀行將注重預期引導,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作用,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央行副行長劉國強就人民幣匯率答記者問,央行網站23日發布
專家解讀
這一表態是央行針對近期市場中眾多匯率解讀的“糾偏”:
1.目前匯率形成機制是合理有效的,未來也將繼續沿用。
2.央行不會放棄匯率目標,仍將保持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
3.央行對人民幣匯率的中長期走向沒有預設方向,不存在中長期升值的政策意圖。
4.更關注匯率對中國自身的影響,尚無將人民幣匯率作為其他國家貨幣匯率定價錨的意愿。
一言以蔽之,央行對匯率的態度是:不預設點位,交由市場決定,按照機制自主定價,彈性加大,存在過度交易慣性的時候會做適度預期指引。
——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轉自南方日報)